老兵摆了摆手,对手下喊了一声“收鞘”,抬脚便往老头的方向走去。
王平目光随着老兵去向望去,只见又是那个华服老头,心中顿感戚戚,今天出门没看黄历。
只见那老兵走到华服老头身前,恭敬的向其行了一个肃拜礼,恭声道:“郑公康安。”
卧槽...这糟老头子...特么是郑玄???
王平闻言心中不由得咯噔一声,在这学院中能被称为郑公的除了郑玄之外还有谁?正所谓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得来全不费工夫”。
老兵后面的话王平没有听清,但郑玄回的那句“不认识”他可是听得一清二楚。
王平知道自己老底被揭了,情急之下脑中灵光一闪,心中顿时有了注意。
他脚步轻快,转瞬间就脱离了士兵的控制,在众人警惕的目光中,来到郑玄面前,纳头便拜道:“父亲大人,是孩儿啊,阿母病故,让孩儿投靠大人来了。”
王平话音刚落,便从怀中掏出那精致的檀木盒子,接着脸不红心不跳的说道:“大人还记得当年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?这是阿母留下让我与大人相认的信物。”
郑玄:!!!
老兵:...
众人:???
看着郑玄愣在原地,竟然没有当下否认,老兵也很有眼色,对着郑玄拱拱手道:“属下公务在身,就不扰烦郑公了。”
老兵摆了摆手,便领着一众巡逻兵丁退去。
此时郑玄回过神来,在家丁扈从的注视下,不由得老脸一红,赶忙将王平拉到一旁,低声问道:“你阿母唤作何名?”
王平:???
卧槽,原来你是这样的郑玄!
他随口胡诌,目的是掏出檀木盒,有盒子里的黑科技,便是假父子关系也能作真。
没想到这糟老头子竟没否认,看他反应,这风流债还不少。
看着兵丁退去,王平松了一口气,正想着怎么向郑玄解释,一道稍显稚嫩的嗓音从背后传来。
“外翁,外翁,等等婉儿。”
王平闻声望去,目光顿时被一对俏丽的倩影勾住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注1:在马王堆的出土文物中,就有露指短手套,或用信期绣,或用朱绫纹罗,古朴而美貌。所以手套并非舶来品!
注2:称呼老年女子为媪,老年男子为翁,年轻男子为郎,年轻女子为姑。
注3:汉代的戎服和秦代相似,军队中不分尊卑都上穿禅衣,下穿裤。戎服的裤称作“祒”,因裤腿较大,故曰大祒。
汉代军人的冠饰基本都是平巾帻外罩武冠,和秦代一样,汉军将头发扎为发髻、发辫。
汉军一般束有两条腰带,一条为皮制,一条为绢制,以带钩系接。皮带用于束衣,绢带用来佩剑。汉军有时还使用披风,称为“帔”。
汉军脚下主要穿靴履,以履为主,有圆头平底、月牙形头等样式,多以麻布或麻编织而成。
汉军戎服的颜色皆为赤帻、纁衣、素袜。按五行说,土克秦朝的水,汉军服装本是黄色,但因刘邦赤帝斩白蛇的故事,所以汉军皆穿红色;汉文帝时曾提出改红色为黄色,对应五行说,后汉武帝上位,确认遵守赤帝的故事,采用火德,至此汉军尚红。
区分武官身份除了服饰差别外,还有徽识,主要有章、幡和负羽三种。章的级别比较低,为士卒和临死参战的平民佩戴(样式是在背后背着一个正方形的小书包);幡的等级比章高,为武官所佩戴(样式是“为肩上绛织,如燕尾者也”,右肩上斜披着红白两色皂做成的类似披肩的饰物);负羽则军官和士卒都可以用(样式有所争议,但就是背负羽饰的,作用类似戚家军的小军旗)。
注4:肃拜有跪着肃拜,也有站着肃拜,但毫无疑问,士兵和女子一般社交场合行肃拜礼,理应是站姿,并且女子肃拜很可能是后世的“万福”礼的起源。
注5:汉代的“大人”称呼,表示的意思有:指在高位者,如王公贵族;对宫闱近侍(太监)的尊称;指世家豪右;指德行高尚、志趣高远的人;对老者、长者的敬称;指成年人;身材长大的人;周代占梦之官;古代北方部族首领之称;对父母叔伯等长辈的敬称。
称父为爹,出自宋朝,称父为爷,出自唐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