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版主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第一版主网 > 三国之从亭长开始 > 楔子:雪灾伤亡报告

楔子:雪灾伤亡报告

王修皱了下眉头,他有些奇怪,荀泽一向胸有成算,做事稳重老练,很少见他脸上露出这种为难的神色。他轻撵着下巴的短须,疑惑的问道:“沾新,可是有什么难处?”

荀泽并未回话,只见他将伺候的奴婢打发出去,待确认门窗关好后,才转身缓缓开口道:“明廷可知,临淄阴家已经在打石炭山的注意了,此前阴家想收购石炭山和蜂窝煤的秘方,但是被王平拒绝了,据消息称,他们已经开始打压王平了。”

“如果明廷此时举荐王修,怕是要得罪了阴家。”

临淄阴家,一门数个两千石在任,青州刺史的治中从事都是由阴家的人担任。

阴家势力横行乡里,鱼肉百姓,犯下的罪行可谓是罄竹难书,却无人敢去招惹。

王修虽然恨不得将这些蠹虫一一铲除,但他也无能为力。

此前孔融讨伐黄巾军张饶战败,转而退保朱虚县,如今朱虚县的军粮正是由阴家供应。如此紧要关头,现在谁敢动阴家?谁又能动阴家?

王修心中叹了口气,这王平恐怕是在劫难逃了!

...

甘昌回到办事曹,在手下疑惑的目光中慌忙的收拾着行囊。

回来的路上,他已经决定了,就算将礼物还给王平,怕也保不住这饭碗。

虽然虚惊一场,但他已是对这个上司害怕到骨子里,饭碗没有不要紧,他怕的是脑袋不保。

今日就要递交辞呈。

“甘曹掾,这是去哪啊?”一道稍显阴鸷的声音传来。

甘昌回头,瞧见是县丞李尔,连忙行礼,他早已想好离开的借口,于是带着哭腔说道:“丞君,家里传来消息,家母...家母昨日故了。”

话到此处,甘昌已是一抽一抽的开始哽咽,“丞君,我...我今日便要告宁归乡,好送家母最后一程。”

话毕,他便是佯装抹泪,恸哭起来。

李尔的背后势力是阴家,甘昌平日里依附在他的羽翼下,上下其手,没少捞钱。

如今突然要离开,他心中倒是有些悲痛,他悲的是今后没钱捞了,哭声中自然而然的也带着几分真情实意。

李尔皱了皱眉,连安慰的话都没说,便往怀里一掏,取出出一块形若马蹄的金子。

“少主有件事需要你去办,办好之后还有一块,事情办妥你再回去。”

看到那黄灿灿的金子,甘昌眼睛顿时一亮,眼泪瞬间收住。

县丞口里的少主正是治中从事的长子阴坚,此人要是在王国里跺跺脚,整个北海国都要抖三抖。

甘昌心中疑惑,这般人物,怎会要他办事。

没再多想,甘昌便熟练的将金子揣入怀中,躬身肃立在一旁,静待李尔吩咐...

片刻之后,李尔离去。

然而此时的甘昌却呆若木鸡,只见他口中喃喃的说道:“王平...王平...怎么又是这个活祖宗!!”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注1:有人根据竺可桢先生的物候温度曲线研究,说东汉末、三国是小冰河时期,其实是断章取义的。曲线表示是温度从200年开始下降,等到400年晋末才下降到最低值。184年黄巾起义-220曹操死,其降温是可以忽略不计的,所以有些人说汉末黄巾起义和小冰河期有关,更是牵强附会了。

注2:西汉,“官寺”在城中的位置不固定,有的在城中,有的在城东;东汉,逐渐都迁到了城北,遂成为了一种定制。

注3:安作璋、熊铁基先生认为:“门下又称閤下,汉代官府正门一般不轻易开启,府内人员日常皆走旁门、小门,小门曰閤,故有閤下获门下之称,表示亲近的意思。”邹水杰对县衙署的建筑格局进行研究后认为:县衙称为县寺,县寺中又有围墙将之分开成两个区域,墙上开门,称为‘閤’或‘闺閤’,閤内为长官宿舍,与廷相对。……郡县长官应该有单独的院落,其门曰闺閤。

注4:汉朝将十二时辰分为夜半、鸡鸣、平旦、日出、食时、隅中、日中、日昳、晡时、日入、黄昏、人定。同时也使用十二地支来表示。郑玄注:“夜漏未尽,鸡鸣时也,呼旦以警起百官,使夙兴。”因此鸡鸣=丑时=凌晨1:00—3:00

注5:县令、县丞、县尉都是一县官长。除此之外,还有县属吏,严耕望先生把县属吏分为:纲纪(功曹、廷掾{类似郡督邮的监督机构});门下(主簿、主记室{管文书}、录事{管出纳}、少府{管粮饷}、门下游徼、门下贼曹、门下掾、史、书佐、循行、小史、门下祭酒、议曹);列曹(户曹、法曹、金曹{主管货币,盐铁事,市场租税等等一系列县财政相关事务}、贼曹等等各只能部门)。

因为县丞、县尉是朝廷任命的,而县属吏都是县令自己任命,因此这些属吏和县令有君臣关系,郡同理,二元君主制由此而来。其中功曹和主簿是县令的左右手,嫡系中的嫡系,一般功曹在诸吏中职权最大,主簿是扮演县令秘书的角色。

曹掾,汉朝三公府和郡县各曹主官的通称,正为掾,副为属或史。

注6:古时席地而坐,坐时两膝据地,以臀部着足跟。跪则伸直腰股,以示庄敬。

注7:汉朝除了要向君、父、天叩头外,当用于表示强烈请求、谢大恩、请罪等场合的时候,也可以叩头,并不是说叩头是我大清的“特权”(手动狗头保命)。

注8:汉代许慎的《说文解字》,“喏,应也”,是一般用于上对下、尊对卑或平辈之间;而下对上、卑对尊则用“唯”或者“谨诺”。其它如:唯阿(唯、阿同为应对语词。比喻差别不大)、唯俞(应答辞)、唯唯(恭逊的应辞)、唯诺(应答,连声应诺而不表异议)。成语“唯唯诺诺”就是出自这些应答词。

注9:汉朝上至皇帝,下至县令迎接四季的时候需要在郊外祭祀,且所穿衣服的颜色也有所规定:立春穿青衣,立夏穿赤衣,先立秋十八日穿黄衣,立秋穿白衣,立冬穿黑衣,分别对应青、赤、黄、白、黑五帝。《后汉书》:“立春之日,夜漏未尽五刻,京师百官皆衣青衣,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,立青幡,施土牛耕人于门外,以示兆民,至立夏。”

注10:从走马楼出土的吴简,只能说明三国官方文书是用竹简作字的载体。“功铭著于鼎钟,名称垂于竹帛。”可能是由于竹简方便长期保存,所以用来作官方文书,因此不能说明民间用纸不流行。

在纸张发明之初,纸只有包装、衬垫功能,但汉末三国是个用纸的过渡期,更有左伯纸这样和蔡伦纸齐名的纸张,因此很难断定三国纸张的流行程度。

文中还是设置竹简为主流载体,而纸张、缣帛(绢帛)则处于从属地位。

注11:国相孔融非常崇敬郑玄,特为其设立一个乡,名为“郑公乡”。

注12:根据臧知非先生的统计,汉朝平均1个县3-4个乡每乡2539户后汉书本注曰:里魁掌一里百家(户)。一户平均4-5人,乱世当比这少。

注13:史料中皆有汉人称郡为邦为国的记载,也有称国为郡的记载。如《后汉书》:“桥玄迁齐国相,郡有孝子为父报仇,因此称相国住的地方为郡府也是可以的。”

注14:刺史的别驾从事、郡功曹类似县功曹;刺史的治中从事、郡主簿类似县主簿。以上都是令长的左右手、亲信,也都是由令长自己聘请。长吏避籍制度、三互法只限制令、丞、尉。

注15:汉朝奔丧称为“宁‘”告宁“,汉文帝崇尚节俭,要求丧事从俭,因而在自己的遗诏中规定丧期为36日,大概从此以后丧期36日称为汉朝规定,因而丧假也是为36天。而西汉末,丧期改为3年。汉光武帝要求公卿,二千石,刺史不得服3年之丧。

整个东汉都在一直纠缠3年之丧废立的事情,统治者主张废,“孝子“们主张立。

三国期间3年丧期丧假是主流价值观,孙权曾下诏禁止过这种奔丧制度,《三国志》中有相关记载。

注16:一个马蹄金=1汉斤黄金,西汉1汉斤黄金=3汉斤好银=5汉斤次银=6150钱,而东汉1汉斤黄金=6.25万文,价值涨了10倍。西汉黄金消失之谜,网上多有争论,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。别小看这一个马蹄金,按东汉的物价,可以买三座普通住宅,或买三个美婢、壮奴!!!

地址发布邮箱:Ltxsba@gmail.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