完后他接着将火药取出在阳光下晒干。
因为已经是春末夏初,阳光比较充足,而且量又不大,很快火药便晒干了。
接下来最重要的便是要进行质量检查了。
正在这时,不知道孙元化从哪里闻讯赶了过来,对黎安明拱手行了一礼后也站到旁边观看了起来。
黎安明朝他点了点头,随即让人取来一张白纸到屋外空旷的地方,然后取了一部分晒干的火药颗粒,放在纸上点燃。
燃烧的火药十分迅速,而那张白纸却是完好无损。
见状,黎安明满意的点了点头,对周围的众人说道:“看见了吗?如果是这个效果,说明火药是成功的。”
“明白了!”众人顿时了然的应道。
接着,黎安明又取来一些颗粒火药放在掌心,准备直接点燃。
刘老三被黎安明的动作吓一跳,连忙拉住黎安明,另一只手摊开手掌道:“哎哟少爷,您可别,还是让属下来吧!”
“也好,让你感受一下。”黎安明好笑的看了看他一眼,随即笑着点头说道。随即便把手中的火药放到了刘老三的手掌里。
刘老三见状顿时颤抖连连,抿了抿嘴问道:“少爷,这个应该没事吧?”
“放心,如果是成功的就没事。”说着黎安明不等刘老三反应过来,迅速点燃火药。
颗粒火药在刘老三的掌心迅速燃烧结束,吓得他“啊”的大叫了一声。
随即他才发现好像没有感觉,这时刘老三惊讶地说道:“少爷,我怎么一点都不觉得热。”
“热就说明这颗粒火药制造失败了。”黎安明笑了笑回道,随即他又转头对周围的匠人们说道:“行了,该教你们的我都教了,记住,如果在纸上留下了黑星白点,或手心有烧灼感,这颗粒火药就是不合格的,需要返工再碾,直到合格为止,最后,还要对火药颗粒进行筛选,先将制成的火药破碎成一个个的颗粒,用粗细不等的萝筛,筛选出适合大炮需要的火药颗粒,至于那些不成粒状的火药就作为火门引药,剩下的细粉末全部剔除重来。”
“是!多谢少爷!”匠人们闻言道了一声谢后,随即便散开各忙各的了。就留下了黎安明、刘老三、以及孙元化三人。
黎安明随即对刘老三交待道:“下去以后,这火药的生产就提上日程吧,以后的弹药都换成颗粒的,同样分装好,至于分量,一会儿我们去试验后再作打算。”
刘老三闻言点了点头,这颗粒火药可以说技术上不难,他理解起来也不困难,他躬了躬身,转身就先离开了,准备一会儿再过来准备试验的事情。
“黎公子也看过《武备志》?”等刘老三下去后,孙元化才笑着开口问道。
黎安明闻言想了想,这书名倒是有些熟悉,不过他一定没看过,所以便摇了摇头说道:“孙先生何出此言?”
“''制火药,每料用硝五斤,黄一斤,茄杆灰一斤。以上硝、黄、灰共七斤,分作三槽,定碾五千五百遭,出槽。每药三斤,用好烧酒一斤,成泥,仍下槽内,再碾百遭,出槽。拌成粒,如黄米大,或绿豆大,须入人手心然之不觉热,方可!''如果在下没记错的话,这便是《武备志》里记载的制作颗粒火药的方法,与黎公子的如出一辙。”孙元化笑了笑解释道。
“哈哈,不瞒先生,这是我从红夷那里学来的。”黎安明打了一个哈哈道。
如今的大明火器方面很多都是学习西方的,如果黎安明记得不错的话,颗粒火药早也传到大明了,只是貌似除了戚继光外,重视它的人很少。
闻言,孙元化苦笑着摇了摇头,道:“这《武备志》里记载的方法,也是学自西夷。”
听到孙元化这么一说,黎安明倒是有些好奇这个《武备志》的作者了,便问道:“孙先生,敢问这《武备志》是何人所著?”
“茅止生。”孙元化笑着说了一个名字。
“茅止生?”黎安明闻言皱着眉头想了想,确实不记得这号人。
见状,孙元化笑了笑说道:“怎么?黎公子不知道他?我记得你好像曾经跟我打听过这人啊,茅元仪茅止生啊。”
“嗨,您早说茅元仪不就得了吗?”听到茅元仪这个名字黎安明便想起来了。
茅元仪目睹武备废弛状况,曾多次上言富强大计,汇集兵家、术数之书2000余种,历时15年辑成《武备志》,对后世影响较为深远。
不过古人很喜欢称呼别人的字这一点,黎安明倒现在都还不习惯,现代人谁没事会去记古人的表字啊。
黎安明虽然说得轻飘飘的,但孙元化却是很震惊,他是上个月收到徐光启送来的《武备志》一书,看到其作者后才想到黎安明曾经打听过这个人,而那时的茅元仪他却连听都没听过,如今却靠着这《武备志》一书声名大振。
他不知道黎安明是如何在两年前就得知茅元仪这个人的,如今看来此人确实大才。
黎安明却不知道孙元化在想什么,想到茅元仪如今已经成名,再想招揽的话就只能等到后面他被贬的时候了。
想到此,黎安明颇为郁闷,一忙起来,竟然把招揽人才的事给忘记了,真是失策啊!
“看黎公子对这颗粒火药如此有心,莫非黎公子知道这种火药的效果?”孙元化赶走了震撼的思绪,又问道。
“暂时还不得而知,不过威力肯定会比火药粉要强上不少。”黎安明也不知道对于自己的米尼步枪来说来,火药颗粒大小多大为好,所以效果还真不好说。
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,想要证实是否真的如此,那么就要靠接下来的实验得到结果了..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