甚至于,哪怕这些意外的因素都不曾发生,刘备顺利的断了雒城之水,也没有什么天降大雨一说,的的确确将雒城给变成了一座旱城,那城中里竟如此长时间的缺水状态,又是个怎样的场景啊。
作为益州本地人的张松,就极力的反对诸葛亮这个计划,甚至连诸葛亮自己在说出来的时候都有些不太自然。
虽然身为谋主,为主公出谋划策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,但也要遵从自己的本心行事,于性格相悖逆的计谋就算想出,有没有那个狠心去用也是两说的……
不过有人反对就会有人赞同,哪怕说出这个计划的诸葛亮本人都站在反对方,可也架不住他跟张松加起来也只有两票,正好跟赞同此计的庞统法正同比分。
虽然这一次又是让孔明占了先机,可庞统却更在意主公刘备的大业,一时之长短无关紧要,只要益州拿下,将来的机会不好多的是吗……
而且此计在庞统眼里正正好好,虽然有很大成分的在赌,可这人生一场不就是一次痛痛快快的赌博吗。
行此险招,若是成则益州下,若是不成那便另想办法,总好过在这里干耗着要强……
至于法正,他本身便不是益州人,再加上又被益州人排挤了这么多年,说实在的他根本就在乎什么益州人的死活问题。
只要计划可行,只要有成功的几率,那边去做,损失代价如何,算出来总会有一个承受限度,只要在这个限度当中所获取的利润足够,那么就有理由去用这个计划。
哪怕是可能牺牲掉这一座城池,但是用此来换取一个偌大的益州,在法正看来简直是一笔巨划算的买卖……
两票对两票,虽然没有争吵,毕竟大家都是聪明人知道这种时候无谓的吵闹只会让主公更加头疼,于全局无利。
可要说哪一方会先低头,却也是绝对不可能的。
大家都在据理力争,言辞之间虽然锋利了一些,却还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。
而且论说口舌之利害,张松诸葛亮俩人的战斗力可绝对是要比庞统加法正强太多的……
至于真正能够拿定主意的刘备,其本人也比较倾向于不用这个办法。
可倾向归倾向,现实还是很沉重的,沉重到有的时候不得不做出一些违逆本心的选择,这便是一种无奈……
眼下自己身边的谋臣们都出现了分歧,刘备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决定才好。
行仁义之道,是刘备一生到此的为人准则。
可此计若用,仁义之名化为泡影一辈子的形象便因此尽毁;可若是不用,那又拿什么去把雒城给打下来呢。
明白知道是一回事,行动去做又是另一回事,真是两难两难,知行两相难啊……
无奈之下,刘备只能将此事暂且革职,先让跃跃欲试的三弟打两天看一看,如果真的能发生什么奇迹呢,毕竟自己那三弟可不是靠着嘴上功夫才闯出那万人之敌名号的。
只要张飞能搞得定,刘备这边自然就无需过多的纠结了,手下这帮谋士们也就无从争辩,因为他们接下来的目标就应当是换到成都上了…………